全球经济因疫情冲击对我国外贸影响巨大,我国经济需要从出口转内销,势必将形成“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新形态。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我国开始启动“内循环”,化解经济结构性问题,不亚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外界反应来看,这是我国经济大战略转向的信号,也是各地经济发展潜力的一次调整和洗牌,但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的一揽子政策。
国泰君安认为,我国对于“内循环”布局将不断被强调,与之相伴随的是对科技领域的投入以及以消费为代表的内需重要性不断提升。
发展“内循环”非常有必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是外向而粗放,但在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全球经贸环境下行,我国外循环经济正在走弱,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通过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这是经济“外循环”的优势,也是经济“内循环”的劣势。但是,经济“外循环”持续的时间越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是严重,因此发展经济“内循环”非常有必要。
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门类的最大工业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有条件不依靠国外市场,全力加强自产自销以充分保障内需,维持正常生活与生产之需,不仅要发挥内部体制与产业优势,更要将此前过于依赖于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有效科技与技术手段“搬回”国内,从而使我国经济得以相对正常地运行,实现经济独立的“内循环”。
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国际政经环境相对“割裂”的背景下,打造“内循环”显然是我国经济继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治本之策。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外部需求正在不断萎缩的现象,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前所未有的凸显,出口形势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而要扩大内需,促改革、降成本、控房价、增收入或许是必然选项。
与以前“扩大内需”的提法相比,“内循环”显然更加动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因此,从2020年起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将变为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也就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逐渐向内需与出口并重过渡,国内供给和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广发证券认为,“内循环”或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政策指引,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映射的产业趋势。
“双循环”能撬动经济增长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主要国家都在暂时性的逆全球化,大国都在搞贸易保护,我国提出用“内循环”搞活经济,绝对合理、正确和与时俱进,从这个角度看,构建经济“内循环”是2016年后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延续和深化,开始调整经济重点,注重“内循环”经济体系。
“内循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极端情况下可以自我“造血”、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但是,我国经济“内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不要经济“外循环”,也就是说“内循环”绝不意味着闭关锁国、自我隔绝,而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充分发挥14亿人口内需潜力,更好地联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我国经济建设的左右翼——内循环经济和外循环经济“双循环”经济体系一直存在。“三驾马车”中外贸是“外循环”,投资和消费是“内循环”,其实“双循环”的主体还是“内循环”,因此对于“内循环”的理解不能“一刀切”。